关于开展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预通知
发布人:洪江凝  发布时间:2015-05-19   浏览次数:1500

各学部(院、系)团委、直属团总支、团支部:

        为继续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与《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的文件精神,加强上海市共青团实践育人理念的落实,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优势,引导青年团员关注社会形势和国家发展,鼓励大学生奔赴祖国各地,服务人民,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希望各学部(院、系)团委、直属团总支、团支部积极有效地组织、发动大学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意义、有影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正当时,逐梦我先行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十二五”建设为重要契机,结合基层的实际需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第七届“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关爱来沪青少年“牵手爱心行”活动和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组织引导青年通过实践服务坚定投身国家建设的决心,真正实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社会、知国情、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 取得更好的育人成效和社会效益。

        今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青春正当时,逐梦我先行”的主题开展。各院系应当遵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开展有重点、有创新、有特色的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同时,注重把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与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相结合,与学校事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地方建设管理相结合,切实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三、活动内容

(一)“行走中国 激扬青春”大学生三下乡行动

        根据团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团“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为契机,在前期基层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围绕“青春正当时,逐梦我先行”为主题,依托社会实践基地、校友资源、校地共建关系等既有基层平台,继续开展科技支农、政策宣讲、国情考察、文化宣传、医疗卫生服务、教育帮扶、生态环保、法律援助等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进城市、走入乡镇、走进人民群众,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同时,配合校团委进一步做好全国、市级重点实践团队的遴选工作。

(二)上海市第七届“知行杯”社会实践大赛

        第七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将从城市运行、生态环保、文化建设、科技创新、医疗卫生这五大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与委办局合作机制,鼓励大学生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上海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中关于城市管理的若干方面,充分发挥高校师生的专业特长和组织优势,走进社会、亲身体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届“知行杯”比赛选题等内容待团市委下发后另行通知。

(三)“爱心作帆 梦想起航”暑期爱心学校

        日常志愿者服务中,鼓励各实践队伍创新服务模式、长效服务行为,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开展理论调研和实际帮扶,关爱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贡献青春正能量。同时秉承“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理念,发挥学校师范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总结历年来的优秀志愿服务经验,组织学生深入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农民工子女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学校等开展支教服务活动。开展与当地教师的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基层师资水平的提高,探索高校与落后地区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四)“青年助力 圆梦中国”宣讲调研活动

        鼓励广大学生深入到基层与社会方方面面,通过回顾和展望建国以来的历史兴衰和未来之路,围绕经济政策、城市运行、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方面积极宣传解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方针政策。

        请各学部(院、系)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假期返乡机会,以就近、就便原则组成“青年助力圆梦中国”行动团队,通过宣传、寻访、调研、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方式,在宣讲调研与回顾中,清醒地认识今日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和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以更加坚定地朝着明天的目标不断迈进。今天的发展,建立在昨天的基础上;明天的目标,靠我们立足今天、面向未来,不断努力、不急功近利。

(五)“拓展第二课堂 关注职业发展”——暑期挂职锻炼活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求职竞争力的提高,鼓励大学生扎实基本功。通过组织开展优秀大学生参加暑期挂职锻炼活动,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见习,促进大学生的知识运用、人际沟通、社会适应、自我管理等能力提高。同时发挥青年团员在各个工作岗位上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当今大学生的爱团爱校意识与时代责任感。暑期挂职锻炼采取学部(院、系)与有关部门推荐,学校团委组织考评录取,分市、校两级挂职锻炼(具体通知请关注校园网公告),我校亦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社会资源,积极与农村管理基层、社区、企事业单位协作共建,扩大活动在学生中的覆盖面,使大学生挂实职、干实事、出实效。

 

四、工作要求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的重要途径,各院(系)团委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载体,依托社会实践基地,高度重视,多方协作,认真组织实施。为确保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请各学部(院、系)团委做到以下几点:

        1、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学部(院、系)团委要积极有效地组织、发动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意义、有影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集中团队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实践的地区、内容、方式等进行充分调研,精心设计与准备。实践团队至少由 3 名同学组成,鼓励不同专业的组合并进行文稿、宣传、后勤等职能分工;每支实践团队至少配备 1 名领队,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第二、第三负责人。领队及负责人要在实践过程中与本校分管社会实践的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沟通交流。

        2、讲求实效,注重宣传。各学部(院、系)团委要本着注重实效的态度组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有针对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注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力戒形式主义。为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请各学部(院、系)团委围绕活动,可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海报、电子屏、网络等方式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广泛宣传,积极做好对内对外宣传工作。

        3、狠抓落实,保障安全。各学部(院、系)团委要积极取得学部(院、系)党政的大力支持,调动专业教师参加、指导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对校团委提供的支持,一定要落到实处。参照学校与勤工助学中心有关操作方案,为实践个人、团队申请购买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险。在实践活动前,做好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在活动期间的安全意识;在实践活动中,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做好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的应对预案。在社会实践开始前,必须签署《华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安全责任书》(详见附页3)、《华东师范大学实践个人安全责任书》(详见附页4)。

        4、院系合作,加强沟通。积极鼓励学院与学院之间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以能达到更好的实践效果。同时,各学院也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积极性,组织专业教师带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在需要时提供及时的帮助。

        5、院校联络,及时反馈。各学部(院、系)团委应该及时与校团委进行沟通,加强其间的纵向联系,并将所得的信息及时告知校团委,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院校一致、共同实践的目的。

         6、强化贯彻,深入人心。各学部(院、系)团委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为社会实践创造坚实理论基础,推广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内容、作用及其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参与其中应抱有的态度和信念,在了解社会实践本质的前提下端正心态、积极投入,掀起新一轮暑期社会实践高潮。

        7、力争资源,探索创新。各学部(院、系)团委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的支持,保证实践团队支持资金一比一配套,指导与服务工作力度有所加强;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探索实践活动的有效动员机制、运行机制、考核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机制化运行和项目化推进。

        8、携手社会,长期合作。各学部(院、系)团委在暑假社会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寻求与合作方的多层次更深入地合作发展,积极开发新的社会实践基地,做到实践活动以基地为依托的长效机制。暑期结束后,实践团队应及时上报在暑期中的相关活动及实践基地的情况,以便能在之后的实践基地评比中提供有效的参考。

         9、总结交流,巩固成果。各学部(院、系)团委在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后,应组织开展以团支部、班级等为单位的总结交流活动,将同学们的实践活动成果进行分享,也可通过展板、网络等形式展示实践成果让更多的同学得知。

 

五、操作管理

        1、为了取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同时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请各学部(院、系)团委务必指定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本学部(院、系)活动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工作。于6月10日前上报校团委。

        2、实践活动实行项目化运作,各学部(院、系)团队或个人独立进行的实践项目都应进行立项,校团委在组织、监督、考核、评定实践活动时均以项目为单位开展工作。

        3、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将采用统一管理的方式。立项通过,将给予资助奖金。暑期结束,校团委将对所有立项项目进行评选、组织统一答辩。通过答辩,经审核被评为优秀项目的,校团委将给予表彰。

        4、所有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团队和个人须填报《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登记表》(见附件1)、《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安全责任书》(见附件3)、《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个人安全责任书》(见附件4),并交至院系团委处,由院系团委统一填写《2015年华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学部(院、系)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请各院系暑期社会实践负责人于6月10日前将院系内所有纸质版申报材料及汇总表交至校团委社会实践中心社会实践部(中北大学生活动中心503室;闵行学生之家B区105室。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5:30-17:00),同时于6月10日将所有电子版材料发送至shsjecnu@163.com。校团委只接受院系团体提交申请,电子版文件也请以院系为单位提交,不接收任何由学生个人或团队自行交至校团委实践部的报名。

 

六、总结表彰

        各学部(院、系)团委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要注重收集、挖掘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详细记载活动情况,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工作。所有参与的学生都可将暑期社会实践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调查报告获奖的学生可申请创新学分,具体实施办法参见我校教务处《设立创新教育学分的意见及实施办法》。

        9月中旬,校团委将根据《华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评奖细则(试行)》(见附件5)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优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选、表彰活动。

 

附件:

附件1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登记表.doc;

附件2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学部(院、系)项目汇总表.doc;

附件3华东师范大学实践团队安全责任书.doc;

附件4华东师范大学实践个人安全责任书.doc

附件5华东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评奖细则(试行).doc.

 

共青团华东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