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与青年朋友谈谈上海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发布人:ecnuxcb  发布时间:2014-05-06   浏览次数:125

 引自:青春上海  

 2014年5月4日,韩正来到青年会堂与上海青年交流

 

2014年5月4日,韩正来到青年会堂与上海青年交流

 

 

    昨天上午,市委书记韩正来到青年会堂,参加上海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两个多小时的交流过程中,他与本市各界团员青年代表一起回顾上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奋斗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面向未来的发展。他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上海这座城市也越来越有竞争力,青年人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因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今天我想与大家一起回顾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这段历史,共同认识今天的上海在国家发展的全局中处在什么位置,明天应当为国家面向未来的发展承担起怎样的责任。”

  以下,为发言全文摘录。

  【聊聊三句话】

  我曾在团市委工作过,曾经也是一名团干部。20多年前经常来团校这里,这个礼堂没什么大变化,就是里面新了很多。今天也看到一些团市委的老同志在座,很亲切。今天我很想和大家聊聊,重点说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昨天,第二句话是如何认识上海的今天,第三句话是共同为上海的明天奋斗。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一代一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因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年轻人。

  【谈昨天·“三步走”的巨大变化】

  平时在和本市各界人士交流时,我发现,对于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24年,上海是如何一路走来的,50后亲身经历,60后经历了部分,70后了解一些,80后90后大多并不了解其深刻的内涵。3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上海一代又一代人坚定不移、艰苦奋斗,为国家建设、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段历史极其珍贵,值得我们牢牢记住。

  从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到现在,上海走了三大步。

  第一步是从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到浦东开发开放之初,历经14年。这期间,上海各方面条件极度困难,经济增长比全国低了两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初期,全市只能解决人均2平方米以下的困难户,2平方米,还没有现在一张单人床大。就在这样的极度困难条件之下,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艰苦奋斗,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步是浦东开发开放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跨度16年。这期间,国家的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使上海焕发了青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经济增长高出全国两个百分点,GDP增长每年保持在12.7%左右。这期间,上海用了三个“三年”,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1992到1994年,主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当时上海的公共交通已经到了非常拥挤的程度,那时我们要穿摩擦系数尽可能小的滑雪衫、尼龙面料才能挤公交车,是滑进车厢。记得那时我去一趟崇明,从徐汇区出发,早上六点必须出门,公交车换公交车,赶着摆渡,然后再赶那种长途车,接着再赶着继续摆渡,基本上各种跑,必须一部车都不落下的前提下,才能晚上赶到,能吃上晚饭,已经很不错。现在大家,小车一开,早上出发,中午就能到崇明了,吃个午饭,浏览一圈,晚上就能在家吃晚饭了,完全不同了。那三年,为了改善全市的城市交通,我们相继建起南北高架、延安路高架,建成地铁一号线、二号线,贯通了浦东浦西。1995到1997年,抓旧区改造,大规模拆除危棚简屋,花大力气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1998到2000年,主要抓环境治理,建绿地,治理苏州河。那时的场景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当时的苏州河一公里外都能闻到臭味,臭到好比是没有盖子的下水道。沿线许多粪码头。当时没有能力截污纳管,许多工厂的水都是直排进河的。当年的环境问题是我们没有城市绿地,苏州河黑臭,如今绿化已经人均12平方米,苏州河两边已是观光线。有时候,在网上看到上海的老照片,我总会点进去看,回忆一下那时的上海。

  16年,上海城市发展有了质的变化,城市功能有了质的提升,上海国际化的城市功能已经建立。比如交通,不仅城市内部有了改善,上海和周边城市有了网络,建成了两个机场和港口,成为世界航运物流的枢纽。我们从内河走到长江,从长江走到大海,航运发展起来了。如今,上海港已经连续三年位列世界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现在,数字已经不值得骄傲,我们不求总量,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发展,要的是软实力、是航运服务业的提升。航运如此、空港如此、交通如此、产业如此,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和环境有了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居住的建筑面积已经达到36平方米。

  第三步从2008年到现在,上海进入了更高层次的新一轮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成为我们的主题。我们必须站在更高起点上审视自己竞争力的差距,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服务国家战略。一座城市没有辐射力,就不能称之为国际大都市。辐射力体现在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体现在新业态不断涌现。我们的服务业要到国际舞台上去竞争,我们的制造业要代表国家水平。上海不能再搞一般的制造业,要聚焦航天航空、船舶制造、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

  【谈今天·谋定而动、不急功近利,办好今天的事】

  今天的上海,已经站在更高的新的发展起点,机遇挑战并存。我们一定要在国家发展的大局中,谋划好全局工作,谋定而动,办好今天的事情。今天的发展建立在昨天的基础上,明天的目标,靠我们立足今天、面向未来,不断努力,不急功近利。

  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发展导向。今天的上海,要坚持三个导向。第一是经济发展注重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的导向。不是不讲总量和速度,而是更要坚持质量、效益、结构优化的导向,这决定了上海下一步的发展。第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的导向。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的根本是为了人民群众生活的不断改善。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做好蛋糕品质、分好蛋糕,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有很多,比如社会公平正义、收入分配、环境治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等,不同群体对民生的关注度各不相同。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解决好不同阶段的民生问题,变化要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第三个是环境优先的导向。现在人民群众对环境改善的要求很高,大家对雾霾天气、对PM2.5数值很关注。对于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政府、企业、社会联手努力,但每一个人也要意识到,我们为了追求美好生活而导致的过度排放,已经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现在,我们要提倡过节俭、节约的生活。

  导向确立后,上海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坚定不移推进。我们提出分三步走:5年打基础、5年建框架,10年基本建成。现在正处于第三步的关键时刻。上海已经到了不改革创新就没有出路的阶段,挑战依然严峻,比如城市经济功能和产业结构要进一步优化、要进一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再比如,新的城市交通问题、人口过度集聚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环境问题等等。面对挑战怎么办?创新、转型、改革、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目标,面向未来谋发展。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谈明天·立足国家战略,人才就在青年中间】

  上海的明天会更好。面向未来,我们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的要求,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明天的第一步必须完成2020年的目标,这是我们国家两个“百年梦”中第一个“百年梦”的时间点,上海应当为之作出更大贡献。2020年的目标是清晰的,就是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如果战略不清楚、定位不明确,如果对于今天要干的事情和明天有什么关系概念模糊一点,就有可能发生历史性错误。我们要沉下心来看明白、想清楚,必须立足国家战略、看清楚世界明天的趋势,才能把握上海明天的发展。

  上海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最缺乏的资源也是人才。尽管上海已经是人才高地,但与未来发展相比,与面临的任务和责任相比,最缺乏的还是人才。人才在哪里?就在青年中间。

  【谈互联网创新·有知识恐慌】

  要知道2030世界是怎样的,先要回答2030年互联网技术发展成什么样子。新技术革命改变了一切,地球变得如此之小。几年前微博很火,现在出了微信,明天又是什么?我们对于网络的已知远远小于未知,今天让人得意的优势完全可能变成明天痛苦的包袱。现在的创新是颠覆性的、破坏性的,不是以往继承性的,不研究透,就会茫然盲目,不知道从何处切入问题,更难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10年前,人人拿诺基亚,现在一转眼就没有了。过去,腾讯的创新根植于QQ,现在自己用微信甩掉QQ,创造了全新的优势。我们要看到,现在面临的问题和过去不一样,挑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天都会冒出很多新名词,会感到知识恐慌。要看到,和网络最有天然联系的是青年人,网络的革命和推进,都有青年人的身影,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才能。对于网络的运用,50后、60后是工作需要,70后既用于工作,也用于生活,但对于80后、90后而言,网络已经是离不开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吃饭时,邻座还用手机交流,菜上来了,先拍照,吃啥拍啥发啥,求关注。

  面对这样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怎么办?要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创新要动力,只有这样上海才能进一步面向未来。

  【寄语青年·人生要有梦,梦要有根、梦要有魂】

  要以奋斗实现梦想。梦要有根,就是要始终立足中国的国情、上海的市情;梦要有魂,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人生一定要有梦,青年人要把个人的梦想,同国家、民族发展的梦想有机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用青春梦托起中国梦。

   

    要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岗位,注重在实践中磨练,主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直面挑战、破解难题,在艰苦的环境和艰巨的工作中接受考验。

   

    要勇于创新。要完成中央交给上海的任务,需要更多的青年人敢想敢闯敢干,勇当改革尖兵、创新勇者。全社会要鼓励支持青年人创新创造创业,为青年人营造更加宽松良好的环境。
  

    要始终把做人放在首位。铸牢德之基础,培养锻炼高尚道德情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要群体。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属于青年,也要靠青年来创造。上海的青年一代,要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上海青年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