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践部  优秀成果展示

中学生作业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9-04   浏览次数 1982

1综述

1.1研究目的

此次研究通过与上海市不同中学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和面谈访问的形式开展,通过这些调查结果,来分析探讨中学生作业的情况,形成合理设计课后作业的理念,提供一份可行的作业方案,使学生的作业量得到均衡的分配,防止产生偏科现象,进而使学生各科目成绩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也不会因为不断做大量相似作业而导致思维僵化。通过设计出一个科学而合理的作业计划,使学生的作业效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以期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和效率。

 

1.2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部分上海高中的学生,涵盖市重点、区重点和普通高中三个层次的学校,受时间、天气条件限制本次调查结果整合了以上三个层次的学校。

本次调查的方法以问卷调查、抽样访谈的方式开展本项研究。其中问卷调查分为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方式,得到的数据结果作为研究的样本依据,访谈事例仅作为参考补充。

 

2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闵行区的几所中学,但同时包括了上海其他区县的不同学校。发放学生问卷 288 份,回收问卷 288 份,有效问卷 279份,回收率是 100%,有效率是 96.9%

 

2.1对作业量的分析

 

对问卷4题“你每天在作业上所花时间为:”的回答结果,见表 1

1

你每天在作业上所花时间为

选项

A1-2 小时

B. 2-3 小时

C.3-4 小时

D. 4 小时以上

所占比例

6.83%

32.45%

37.77%

22.95%

 

问题“你认为学校所布置的作业量?”的回答选项中,选择“很少”的有4.02﹪,选择“较少”的有 16.74﹪,选择“一般”的有 44.27﹪,选择“较多”的有28.02﹪,选择“很多”的有6.95%

由此可知,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总体上还是较多的,这对于学生的直观感受就是作业量较多,与学生的期望值存在一定偏差,这会使得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只重速度而忽略质量。在对一些学生的访谈中也了解到:“作业很多时,完成效果并不好,甚而由于无法完成,只好去抄作业。” 因此,作业应少而精,避免学生对此反感产生逆反心态或因此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操作中作业的时间即作业的数量问题是作业管理现状中表现出来较为突出的问题。一般而言, 高中学生每天有3小时的作业量已经是很常见的情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节假日也时常会被作业霸占了,往往一到放假就会有一大堆试卷作为课后回家作业,使假期变得比平时更为紧张。

巴特莱法则指出:让学生用80%的优势精力,去掌握学习中20%的重点、难点,这也应作为课后作业的设计原则,每次的作业量不宜太多,但要抓住重点。教师要把着眼点放在作业的质量上,不要一味地在数量上着手。题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而定,设计和布置作业要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不应是布置简单重复、盲目乏味的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的作业量。

 

2.2学生作业差异

 

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作业很多这样的感受呢?我们特地将绩优生和普通高中生区分开来,对问卷第4题“你每天在作业上所花时间为:”的回答结果重新统计,见表2

2

你每天在作业上所花时间为

选项

A1-2 小时

B. 2-3 小时

C.3-4 小时

D. 4 小时以上

绩优生所占比例

9.52%

42.86%

28.57%

19.05%

普通高中生所占比例

2.8%

16.82%

50.47%

29.91%

问题“你认为学校所布置的作业量?”的回答选项中,普通中学生选择“很少”的有3.52﹪,选择“较少”的有 10.12﹪,选择“一般”的有 41.4﹪,选择“较多”的有35.52﹪,选择“很多”的有9.35%,但是,绩优生中选择“很少”的有4.76﹪,选择“较少”的有 26.67﹪,选择“一般”的有 48.57﹪,选择“较多”的有16.78﹪,选择“很多”的3.22%

      由上表,我们可知,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作业的感受反映存在明显差异。本表所选出的绩优生主要来自市重点高中前40%的学生,普通学生则综合了各个层次的学生,主要以普通中学中等水平学生为主。但是,为什么类似的作业,不同学生反映的问题却是截然相反的呢?经过我们的研究,如今的教师基本都根据班级中的平均水平来制定作业难度和作业量,作业设计的立足点也是仅仅依据中等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而忽略了绩优生及基础薄弱的学生。

对于绩优生,偏低的作业难度,使得他们可以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作业完成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成为了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而真正使得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作业,却始终缺少,使他们处于一种吃不饱的状态,对于学校所布置的作业感到较为轻松。在考察中得知此类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学校的要求,还会自己进行课外的练习,总体的作业量也并不少。因而也产生了作业效率不高的现象,对一些基础的已掌握的知识点的反复操练也降低了他们对于作业的积极性。

 

3

   在表3中根据所抽取的绩优生选取了“每天在作业上所花时间”、“晚上作业做到几点”、“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感受”、“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在成绩在年级里排名”几项将所选选项所依据的程度进行量化后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可见绩优生在作业上所花的总时间与学校的作业量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学校中的作业完成较快,认为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并不是很多,这些作业对于他们也不存在较大的难度,他们不得不在完成作业之后,寻找适合自己的参考书进行学习,以保证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获得提高。所以在面向此类学生设计作业时应考虑有所提高,避免无效作业的布置。

但对于普通学生以及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基础的作业,也会时常有卡顿的情况出现。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作业总体难度是偏高的,他们无法迅速的解决这些问题,甚至可能会为了一道题花上一小时的时间。所以完成时间较长,作业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障碍,即使辛苦的把题做出,对题也是一知半解,作业的有效性不高,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就有可能促使他们产生厌倦作业、讨厌作业,生成了对作业的逆反心理。从而出现抄袭作业、找参考答案、不做作业这些不正确对待作业的行为。

 

4

    从表4中可见对于普通的学生(即学校中大部分的学生)学校布置的作业量与晚上做作业到何时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与在作业上所花时间也相关。不同于少部分的绩优生,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学校布置的作业还是与他们的完成情况紧密相连的,所以针对大部分学生的作业尤其要认真对待。

由此可见不同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与差异较大,一般的大类作业形式在实际中效果受到限制。在大力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教育中,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作业实施分层的操作有其现实必要性。

教师在进行作业难度设计是不仅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只是经验背景,更要考虑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使得作业完成过程成为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发展的实现过程。正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难度,从而保证作业难度的适宜性。

 

 

2.3作业合作的必要性

 

对问卷8题“当你做作业碰到困难时通常会采取什么措施?:的问题回答,见表5

 

5

当你做作业碰到困难时通常会采取什么措施?

选项

A.参考标准答案

B.借用同学思路再自己做

C.直接抄同学的

D.直接空着

E.参考教辅书例题

所占比例

10.28%

40.19%

5.61%

8.41%

35.51%

 

由此可见,学生大多数都是选择独立完成作业,虽然有不少学生选择借用同学思路再做,但这样子的合作讨论在作业中并不常见,也没有在大多数的高中生中普及。当前,作业完成主体的单一性是家庭作业领域存在的问题之一,学生大多不愿意主动请教别人问题或者与同学共同探讨问题,存在障碍后多依靠参考书等方式自己解决。而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的时候,也往往倾向于个人完成型的家庭作业,这也导致了这类情况的发生。

同时对教辅书的依赖也导致了学生对作业的理解陷入掌握某些解题范式的牢笼中。固然参考教辅书是一个较快捷的方法,看似与同学合作做作业的差别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也限制了学生的思路与思维方式,缺少对问题由浅入深的渐进式理解。

    合作,并不等于抄袭,也不等于参考,它与第二课堂更为相近。在合作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是学生,每一个人也可以是老师。首先,他可以很好的消除上述那种在作业上花费过长时间的现象。同时,由于合作做作业的人,一般都是层次较为相似的学生,自然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整体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同时,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也可以激发互相之间的好胜心理,使得他们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对于共同合作都没有完成的问题,也不会难以启齿的像老师提问。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合作做作业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团队协作交流能力,这或许对成绩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整个人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加大合作类作业的设计力度,使得学生不再成为作业机器,而是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2.3作业量分科情况分析

 

对问卷多选题11题“多数情况下,你认为哪个学科布置的作业量偏多?”的回答结果,见表 6

:6

多数情况下,你认为哪个学科布置的作业量偏多?

选项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物理

E.化学

F.生物

G.政治

H.历史

I.地理

所占比例

25.74%

53.04%

37.78%

12.07%

13.21%

8.61%

7.92%

9.05%

8.09%

 

从中可见目前学校各科作业量给学生感受的差异性还是较大的,直观反映是学生认为理科的作业较多而认为文科类科目作业较多的相对而言较少。其中认为数学作业较多的人数最多,占到53%,其次为英语:37.78%,最后才是语文:25.74%。在加一学科中,认为化学作业多的最多,占13.21%,认为政治作业多的人数最少,仅占7.9%

虽然这其中有选课方面的影响,及科目差异存在。但还是可以看出作业分布的趋势,对学生造成作业负担的学科主要为数学、英语,加一学科中,对学生形成作业负担的学科主要是物理、化学,针对这几门学科的作业布置可以进行调整。

在理科学习时学生们常常依靠作业练习来强化对某类题型的熟练程度,教师也期望通过作业来让学生掌握针对某一固定题型的解题范式,因而作业量往往布置的较多。此种情况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感到是较重的负担,同时会有这样的情况,许多题目讲过做过,而且在课堂上、作业中强调过,但是学生仍然掌握地不牢固,考试时仍是不会做,尤其是出现与原题类似的题目时,学生习惯于回忆原先做题的情景,而不是第一反应为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一旦在考试时出现平时没有练习过的题的类型,许多学生就无从下手。

由于理科学科本身的特性,如科学对象的抽象性,公式推理的严谨性,求证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语言的简洁性,这就决定了学生不容易一次理解透彻理科原理的本质,需要多次地反思、探索和自我监控,才有可能理解对象的本质意义。但一部分教师将其简化为在作业上的反复练习,忽略了让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思考,淡化了反思性学习这个环节。只有了解其内在原理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方法,提高效率。从而改变这种题海战术。

而对于文科作业,学生普遍认为较之于理科作业少,但其中也存在了一些错误的理解。文科作业有些是背诵、朗读和课后阅读,而学生往往会把这些作业忽视,自然也不会很认真的完成。这也是他们认为文科作业少的原因之一。所以如何让学生重视此类作业,是文科老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3作业优化方向

 

3.1作业效用的改进

 

3.1.1改善学生对作业目的认识

 

当前很多学生在做作业时不了解教师布置这份作业的目的、意义,仅仅是在形式上完成作业交差了事。在完成过程中对于作业中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对哪些要点应该加深认识就不甚了知,虽然在作业量上有了不少积累,但实效不大。有鉴于此,我们建议当教师在讲授某个新的知识点后,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向学生事先说明今天布置这份的作业的目的,在作业中涵盖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作业有进一步的认识,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完成。当学生意识到做作业对其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益时,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强其主动性,也会更认真地去完成作业。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学生以作业为累赘,为了作业而作业的错误心理,能在一定层面上也能减少其逆反情绪,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1.2总体控制各科作业量的分配

 

目前学校对学生作业量的控制主要依赖于各科任课老师,在总体上缺少一个宏观的整体调控架构。而各任课老师通常在关心自己所教科目的作业情况下就很容易忽略全局的作业,往往会出现各科教师作业同时布置地较多,学生无法完成的情况。由此就需要对作业有整体的控制体制。

 

7

目前教师作业的布置大多是各自为战,学生也感到教师作业的布置较为关注本门学科,甚少考虑其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中的教师一般大多在集体办公室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为解决作业孤立布置的建议是:

首先,相关科目教师可在进行教学任务、作业布置前可以预先通知其他教师当天的作业情况,也可由班主任进行调控工作,让各科教师之间互相合作,协调作业总量,使学生能够接受。

其次,不同学科性质不同,要求不一样,布置作业时,既不能只抓语数外、放弃其他,也不能搞平均主义。应该是“统筹兼顾,保证重点”,从大局出发,相互配合。由此班主任及年级组长可对整体的作业量建立调控机制,不仅使各科作业在数量上能有所平衡同时对作业类型也可有所调整,使学生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再者,目前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认为,作业做的越多,学习成绩就越好,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表3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与成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国内外众多专家都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家庭作业的量和学习成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相关,只有在特定条件下的一定范围之内才具有正相关性。一旦超过临界点就会效用减弱,并呈负相关。所以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任何事物都有“度”的问题,我们要辩证地对待作业数量的意义。作业目的达成,不是简单地取决于数量的多寡,更取决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只有在两项相互协调的平衡下,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各方面的素质。

 

 

3.1.3减少学生的身体疲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高中阶段较多的学生晚上作业还是做得比较晚,缺乏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是造成学生在学习上感到身体疲惫的一个重要原因。

5.晚上做作业一般会做到几点?

同时,这也会对作业效率与功用产生影响。所以考虑到学生的疲劳情况应该对课后作业总的时间有所把握,避免学生熬夜情况的发生。

据调查显示,80%高中毕业班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 8 小时,平均睡眠约 6 小时*

少于卫生部规定中学生每日适宜的8小时睡眠时间。这期中为完成课后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一味地牺牲休息、睡眠时间来学习,完成作业就会疲劳过度,造成脑细胞活力减弱,大脑由兴奋状态转向抑制状态,加之生物周期的破坏,,使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心情抑郁、烦躁、思维迟钝从而学习效率低下,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也将下滑。不仅感到生理上疲劳,同时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为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不使学生在疲惫的状况下进行作业练习教师应该对作业的时间进行预计,不超过学生的最佳承受时间,使学生能合理而高效地完成。

 

 

3.2作业类型方式的转变

 

3.2.1避免单一的作业类型

 

如今,很多学校都通过让学生做单一相似的题目,希望学生能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好的掌握题目的精髓,但是这种做法,却往往得不到成效,反而使得学生的苦不堪言,纷纷表示,作业过于雷同、枯燥。虽然在桑代克的练习律中提到,为了让联结更加牢固,必须要有反复多次的反应,一般认为,重复练习的次数越多,知识的巩固越牢固,但这是建立在练习的质量的基础上。事实证明,大量重复无意义的练习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不断降低,作业无法成为考试成绩的助力,无法达到它应有的效果,从而导致学生的成绩下滑。因此,作业的单一化应当尽量避免,必须有一个有效注重的度,同时开展更多不同类型更有新意的作业,科学的对作业进行设置和布置,使得学生不再机械化、重复化的做着同一类型的题。近年来上海高考的各理科高考试卷,也有着向着这种更灵活更创新的方向靠近,这恰恰也就说明了,单一化的作业也应当适时的做出调整,应当向着更加多元化的作业体系靠近。

 

 

3.2.2分层作业

在当下对于学生的评价渐趋于多元化,体现在作业上也是如此。由于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个体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也因到遵从此项原则,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来    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作业上的体现则可以表现为分层作业的布置与多元化评价要求。

分层作业并非放弃统一,每个层次的作业布置都要兼顾所有知识点,只是在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上拉开了距离。对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同学在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上的训练要不放松,在不降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其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自信。既要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在一定基础知识的训练上,还要提供对运用能力训练的作业,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跳一跳争取更大的进步。对于更高一级的学生则要求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提高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作业设计不仅要求掌握知识点,还要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适量布置提高性作业,有条件的让学生自主设计作业。

   在这期中应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在数量、质量和形式上将每种类型的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所需的时间差基本拉平,从而使全体学生形成从容一致的作业心态,都能较好地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避免学生心态的不平衡。

 

3.2.3设计较有弹性的作业

 

目前学校所布置的作业大多是硬性地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同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自主性特点。在此则可以尝试扩大弹性作业的范围。所谓弹性作业,就是学生在完成少量、必要、硬性作业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能力及情况,自主地、独立地确定作业数量、难度及完成时间的作业方式。它是与刚性作业和统一要求的作业相对立的一种作业类型。

由此就要求教师将一定的的作业自主权下放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由于高中学生都具有了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判断能力,所以由此开展弹性作业的布置符合了学生的阶段性特点,所以弹性作业在实质上是一种自主性和开放性的作业体系。弹性作业在具体操作上要可以制定为两类作业标准:一类涉及到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必须达到课程要求的作业,则教师对此可设定一个基数,要求学生至少完成相应的作业量。另一类对于知识掌握水平与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作业,学生在完成可能会感到难度较大,同时所花的时间较长。对此类作业可以提前几天布置,不一定要求学生当天完成后隔天上交,给予学生一定的期限完成,以便学生确定每天适合的作业量,不对学生造成太大的压力。这样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决定,允许今天少做点,明天多做些,但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学生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学习、作业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学习中出现作业“井喷”的现象,达到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的效果。如此较之常规作业,学生在操作完成上更有主动性和对时间支配的灵活性,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制订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积极性。

 

 

结语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建立高效的作业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界极为关注的问题。然而许多人对“减负”仍存在着模糊或片面的认识,做出极端化的举动,导致“负担”没有真正的减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却有所下滑。在我们所提出的策略上,期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使学生息息相关的作业真正成为其学习中快乐地一面而非压力所在。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对于作业这一必要环节的功能的最大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教育者认识到这一点作业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学生学习辅助帮助达到教学目标的作用。

 

 

                                                                2013.8

                                                                 上海

 

 

 

 

 

 

 

 

 

 

 

 

 

 

 

 

 

 

 

 

 

 

 

 

 

 

 

 

 

 

 

 

 

 

 

附件一:


2013.08

上海市高中生课后作业调查问卷

感激亲爱的同学,你好!我们是城市梦想家上海中学生骨干实践寻访团,现于华东师范大学本科生的带领下开展《上海市高中学生课后作业情况》调研。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我们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并希望能得到你的真实想法与宝贵意见。
谢谢您的合作!
 

1)你所在的学校属于?(    

A.市重点中学      B.区重点中学     C.普通高中

 

2)你打算(或已经)选择的加一课科目是:( 

A .化学        B物理       C生物       D历史        E政治        F地理

 

3)你的成绩在年级里排名是:( 

A.20      B.20% ~40%  C.40~60     D.60%~80%       E.20%

 

4)你每天在作业上所花时间为 :( 

A1-2小时      B. 2-3小时         C.3-4小时            D. 4小时以上   

 

5)晚上做作业一般会做到几点?( 

A.~10       B.10~11      C.11~12点半        D.12点半之后

 

6)你在哪一个科目作业上所花时间最多(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加一科目      E.其他科目 

 

7)你认为哪种作业类型对成绩提升有明显作用?   

A. 背诵、抄写    B.做教材配套练习册       C.做模拟试卷    D.做课外辅导习题 

 

8)当你做作业碰到困难时通常会采取什么措施?   

A.参考标准答案    B.借用同学思路再自己做   C.直接抄同学的    D.直接空着   E.参考教辅书例题

 

9)你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感受是?( 

A.很轻松        B.正常       C.很累 

 

10)你觉得自己在哪一门科目上成绩有待提高?(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物理        E.化学     F.生物   

G.政治        H.历史         I.地理

 

11)多数情况下,你认为哪个学科布置的作业量偏多?(    )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物理        E.化学       F.生物   

G.政治        H.历史         I.地理

 

12)在以下哪个学科的作业上你的重视程度较低?(    )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物理        E.化学       F.生物   

G.政治        H.历史        I.地理

 

请您对下列选项的程度做出判断,并在相应位置划“√”

                            程度

条件

很少

较少

一般

较多

很多

你认为学校所布置的作业

 

 

 

 

 

你是以应付的态度完成的作业量是

 

 

 

 

 

你在课堂上做非该课所要求的作业的频率是

 

 

 

 

 

教师布置作业时会参考其他科目教师作业布置的量吗

 

 

 

 

 

你认为课后作业对你成绩的提升是否有作用

 

 

 

 

 

        谢谢您的配合!

华东师范大学 《中学生作业情况》课题调研小组

“城市梦想家”中学生骨干实践寻访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