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实践部  优秀成果展示

“轻启纤纤沪语,心系海派文化”

发布日期: 2014-09-04   浏览次数 159

【沪语班简介】

        沪语班教学以社区街道作为实践平台,通过生动的讲授形式以及不同课程内容的设置,从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两个方面入手,改善本地青少年和来沪人员子女的语言障碍,通过语言传承来改善沪语生存现状。同时也帮助来沪青年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以增强对上海的归属感。通过知识文化宣讲,加深其对海派文化的了解,提升其文化修养,加强其文化认同。

【项目内容】

1.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均为基础沪语知识,由浅入深;因材施教,适用于3-6年级学生。且课程配备相应教材,适宜对外推广,可复制性强。

        课程内容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课程后半段涉及上海历史、上海地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海派文化的了解,可以有效提升青少年的文化修养。

        今年又新增六个主题,分别是:“环游上海”、“音乐与艺术”、“家居与生活”、“传统节日”、“消防安全小知识”和“暑假的一天”(体验式教学),正在逐步完善实施中。

主题一:“礼貌沪语知多少”——日常问候语篇

主题二:“你能数到几”——数字与特殊用语

主题三:“走近自然”——植物与动物篇

主题四:“出行沪语小支招”——交通工具与出行篇

主题五:“品味舌尖上的魔都”——上海特色美食篇

主题六:“阿拉老上海”——上海地理和海派文化篇

主题七:“那些年,我们的童年记忆”——上海老弄堂游戏篇

2. 课程板块

        课堂内容的板块主要分为词汇、童谣、沪语对话交流和沪语小游戏。在丰富了课程形式的同时,增加了沪语老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多方沪语交流互动,有效提升了课堂参与度和趣味性。

        今年又全新开创了体验式教学这一板块,在活动中融入沪语元素,如“暑假的一天”、“沪语童谣大比拼”等,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开拓创新

3. 团队专业性建设

        沪语班的上课讲义为本团队针对学生年龄层次和上海本地风土人情,构建沪语知识框架,设置多重难度梯度并结合现场实践经验自行编制的沪语教材,具有系统性。

        本团队还聘请专业沪语讲师为志愿者教师培训,增加志愿者教师的准确性和语法运用的灵活性,如:资深沪语讲师,知名沪语广播栏目主播等。

【项目预期成果】

1.沪语班学员掌握课堂内容

        沪语班课堂内容板块共有四个,分别是词汇、童谣、沪语小对话和沪语小游戏。这些模块共同的作用是帮助学员巩固记忆课堂内容,从多方面理解沪语知识。从词汇和童谣两个板块接收知识,从沪语小对话和沪语小游戏两个板块反馈教学成果,形成一个良性的课堂互动,有助于志愿者教师对于课堂状况的把握和调整,再次回馈给学员。

2.沪语班学员了解沪语、喜爱沪语、传承沪语

        本团队的创立初衷是为了沪语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沪语严峻的生存现状使得沪语班的学员普遍语言基础薄。沪语课程的意义在于不仅让小学员掌握课堂上的沪语内容,更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来培养其对沪语及海派文化的兴趣,令其了解沪语、喜爱沪语、在生活中不断运用沪语,直至有志于代代传承沪语。

3.呼吁社会关注

        随着上海现代化步伐不断加速,越来越多外来人员涌入上海,普通话推广政策的大力实施,对沪语的传承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和压制。久而久之,许多本地上海人的沪语使用能力被不断弱化,曾经随处可听的吴侬软语已消散在钢筋水泥中,沪语的处境岌岌可危。

        另一方面,我们的受众群体,也就是在沪青少年们,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他们作为城市的边缘性群体,被很多人所遗忘所排斥。通过这个项目,我们从语言学习与文化认知两个方面入手,改善来沪人员子女的语言障碍、消除语言壁垒、帮助来沪青年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以增强对上海的归属感。

        我们希望本团队的活动可以以点带面,使更多人认识到保护沪语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来沪青少年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重要性。

4.志愿团队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沪语教学团队是一个由大学生沪语教师和沪语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宣传沪语,传播海派文化的志愿者服务队。

        教学团队自2010年成立,在这四年中,沪语教学团队经过专业的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社区活动经验,并且团队成员根据教学对象的需求而编撰的专业儿童沪语教材作为辅助,同时还邀请到了沪语的资深专家作为团队的教学顾问。

        而在今年的活动中,本团队希望在已有的基础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自身实践性、专业性和趣味性,如体验式教学活动、接受沪语专业培训等。

【团队管理】

1. 指导老师、领队、各负责人和志愿者随时保持沟通

        指导老师、领队与各负责人随时报备目前工作进度,交流想法。各负责人对其相应的志愿者负责,管理其工作情况并且答疑解惑。

2. 各负责人与各实践基地保持沟通

        各负责人与各实践基地的负责人保持沟通,确保当天场次、礼品等一切就位。

3. 各负责人的现场管理

        负责人需提前准备好一切器械,负责现场调度,并且监督志愿者工作情况。一旦发生意外情况立刻控制事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