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热点

五四,与信仰对话

发布日期: 2016-05-07   浏览次数 211

华东师范大学“五四”青年集会暨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结业典礼和开班仪式

 

五四,是青年人的节日;信仰,是青年人的支柱。聚人才,聚青年,五四之光,照亮师大。201654日,以信仰之名,“五四,与信仰对话——华东师范大学‘五四’青年集会暨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结业典礼和开班仪式”在我校逸夫楼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书记、人才学院名誉院长童世骏,校党委副书记、人才学院院长杨昌利,校长助理、学工党委书记、学工部部长程静,信息办主任沈富可,教务处副处长周仲良,组织部副部长王柏俊,宣传部副部长夏建国以及各学部院系所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参加了本次大会。同样,来自人才学院21期、22期的学员,青马班学员以及团校学员共近200人参加了此次五四青年集会。

点击查看原图

 青年的光荣之路

集会前半程中,人才学院学员代表朱煜琳、亢凯、次仁曲宗等同学围绕“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三大主题,汇报、展示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研与创新创业、基层团支部书记工作、“冈拉梅朵”藏文化社团赴雪域高原支教等经历。

21期人才学院学员、2015年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二等奖、上海市一等奖获得者朱煜琳分享了她在挑战杯中学习、科研、实践的心路历程。走下挑战杯的舞台,朱煜琳仍然思考着青年人的挑战之路,仍在继续着创获属于青年人的智慧。

点击查看原图

在过去的日子里,21期人才学院学员、现经济与管理学部14级行政管理专业团支部书记亢凯所在团支部参与经管书院团委参评“上海市五四特色团委”,并最终成功获评。正如他所言,“阳光心灵、坚毅理想、优雅气质、栋梁精神,正是每个师大青年应有的品性。”

点击查看原图

22期人才学院学员、现任“冈拉梅朵”藏文化社团支部书记次仁曲宗,讲述了她与“冈拉梅朵”品牌项目“雪域高原铸师魂”暑假支教活动的不解之缘。“不会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这不仅是次仁曲宗的坚守,更是作为青年人的师大人面对民族与社会所需的坚守。

点击查看原图

青年要研究青年,青年要影响青年。关注身边,改变自己,影响别人。走过光荣之路,师大青年人展示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人才学院新篇章

2016年的“五四”,对于华东师范大学二十一世纪人才学院而言无疑是特别的。在今天,人院21期顺利结业,同时,22期也正式拉开帷幕。

21期人才学院班主任成一川老师通过数据呈现的方式,回顾了21期人才学院的点点滴滴。21期人才学院跨过两个年头,培养了优秀卓越的学员。“聚是一盆火,散是满天星。”这是成一川老师对21期人才学院全体学员的评价,同样也是对人才学院学员优秀品质的总结。在现场一片掌声中,程静老师为21期人才学院优秀学员颁奖,也为21期人才学院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点击查看原图

21期人才学院手中接过旗帜,22期人才学院将要踏上明亮而艰辛的青年之路。22期人才学院班主任王子彧老师用两组数据、三个关键词描述了22期人才学院独具匠心的理念。两组数据分别与青年青春有关,“希望在这里,你们能更深切的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知之愈深、思之愈深,爱之愈深。希望学员们在最美芳华中,培育师大人特有的情怀——民族与社会的发展。”三个关键词“积累”与“自主性”“压力”22期人才学院对学员们的期待。“积累是优秀的起点,积累是创新之源。”带着教育与老师最高尚的情怀,带着人院最淳朴的理念,带着华东师大最深厚的底蕴,华东师大和人才学院都会为师大青年人搭建平台,让学员们看到最好的,“因为看到最好才可能做到更好。”“不计回报地支持年轻人尝试、实践自己的想法”,这需要人才学院的学员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主动去获取丰富的资源。肩负着荣光的人才学院,同样也肩负来自内外界的压力。拥有22年品牌积累的人才学院“如何真正走在师大人才培养的最前沿”,是王子彧老师提出的问题,亦是人才学院开拓新篇章之所在。

 点击查看原图

 “乐活师大”启动仪式

由学校信息办、校团委共同推出的“微信+第二课堂”平台——乐活师大,LOHAS ECNU也在今天开通测试。LOHAS是英语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以健康、永续的方式生活。“乐活师大”将以师大最受欢迎的学习生活助手——微信企业号为平台,以师大各类第二课堂学生活动为节点联通线上线下,为我们打开智慧校园——IECNU的另一扇大门。通过第二课堂海量数据的沉积与挖掘、分析与解读,“乐活师大”为每一位师大学子缤纷绘制独属的成长地图,精准推送更适宜的活动信息。通过平台,师大师生将可以看到一日、一月、一季、一年的师大活动信息汇总。

 点击查看原图

五四,与信仰对话

青年人的信仰,关乎抱负与激情,关乎品格与理想。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信仰,更离不开青年的信仰。“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共产主义信仰?”“如何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共产主义信仰者?”校党委书记、人才学院名誉院长童世骏提出三个问题,带领师大青年人一起“读信仰”,为人院学员、青马班学员与团校学员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党课。

点击查看原图

“什么是信仰?”童书记引述康德、雅斯贝斯、冯契等哲学家的话语,首先对信仰做了概念界定。信仰不同于意见、知识和一般意义上的信念;信仰与信仰者的实践承诺、专一意志和自得之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尤其是区别于心理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心灵生活”中,信仰占据核心的位置。尽管宗教信仰作为“精神鸦片”和“精神保险公司”受到马克思和毛泽东的批判,但人的生命如果只有放到一个更大的甚至无限的叙事当中才能具有更大的甚至无限的意义,那么,能提供这样一种叙事而又不违背科学知识的信仰,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可缺少的。

“什么是共产主义信仰?”童书记从今年出版500年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展开话题,谈到卡尔•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信仰,并说道:“真正的理想,是客观历史规律与人的追求和想象的合理统一。”通过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西方到中国、从初级到高级的多重转变的简略叙述,童书记着重阐述了这样几个观点:如果把自己的实践态度搁置起来,我们是无法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正当性做出恰当理解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一定会按原样变成现实;能经得起挫折和苦难的重重考验,才算得上是真正具有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如何做一个脚踏实地的共产主义信仰者?”童书记借助于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阐述了共产主义理想所具有的几个特点:“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统一、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统一、自然境界与天地境界的统一。”正因为这几个特点,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就必须既安顿好大是大非前的价值取向,也经受住和平环境里的党性考验、维持牢平凡生活中的精神追求;既进行好客观条件下的主观选择,也实施好换位思考后的对错判断。童书记说,这样一个共产主义信仰者的典范,是既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也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李大钊同志,他以自己踏实工作和热血生命,诠释了什么叫“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

点击查看原图

今年不仅是《乌托邦》出版500周年,也不仅是让常溪萍、王申酉等共产主义信仰者经受对信仰的最严峻考验的历史事件发生50周年,而且是李大钊的名篇《民彝与政治》发表100周年。童书记强调,从李大钊的“古者政治上之神器在于宗彝,今者政治上之神器在于民彝”的观点,到习近平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只有继承发扬这样的传统,我们才能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书写好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童书记为同学们深度解读了共产主义信仰者的终极关怀,对师大青年人来说这是一场知识与精神的洗礼。但愿同学们经过这样的洗礼,能更好地树立起共产主义的信仰,能使自己的这种信仰更有力地抵御怀疑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冲击,能更有效地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今天,青年是主角;五四,是青年的舞台。如何装点这个世界,需要青年人更深地思索——思索作为青年的责任,思索青年应有的信仰。五四,与信仰的这一场对话,将勉励师大青年继续前行。

点击查看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