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创青春”金奖项目介绍——华师宝贝

发布日期: 2016-12-16   浏览次数 989

在当今社会上,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在成长中出现认知问题、情绪行为问题、社交问题,有的甚至从一出生就被贴上了脑瘫、天使综合症、威廉姆斯综合症的标签,成了他人眼中的“特殊儿童”。但是“华师宝贝成长指导中心”的团队成员认为,这些孩子只是一些“蔓孩子”,他们被人生道路上的藤蔓所缠绕,只要外界和他人适时适当的帮助,就能负重前行,有所成长。

项目简介

上海华师宝贝成长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华师宝贝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我校特殊教育专家和儿童临床干预专业研究生,承担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科研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整合和转化,拓宽服务群体,将十年来丰富的临床干预经验同现实社会需求结合,使更多(特殊)儿童能从中受益。中心正式注册成立于20162月,为1个月-15岁的儿童提供咨询、评估、康复训练等多项服务内容:从感知、运动、认知、语言、情绪、社交等方面开展生态评估;在确定儿童问题后,从学校、家庭、机构三方面制定儿童发展的规划方案,帮助家长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举措,早发现、早行动,为改善儿童各领域的发展赢取宝贵时间。康复训练基地位于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内。同时开展儿童教玩具设计,多项产品已获得国家专利。

项目成员

包括师大特教、设计专业,东华大学会计专业和广州中医大的药理专业的7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分别是郝艳、张兴强、徐婧媛、王颖、李珍珍、段雨薇、王子纯,聘请华东师范大学康复专家王和平副教授、张福娟教授、汪海萍教授作为公益顾问。

 

 

  上海团市委副书记刘刚、团中央学校部部长杜汇良与华师宝贝成员交流

     郝艳,教育学部2016年毕业生,目前是华师宝贝指导中心的负责人。她指出目前社会上对这群“蔓孩子”主要通过医院、早教中心、普通康复机构来进行治疗,但存在着专业水准差、针对问题单一、忽略医教结合等问题。针对这样的“痛点”,拥有特教专业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她,认为可以利用所学为这些孩子做些事情。于是,她联合身边的伙伴,在王和平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发了6套评估量表,全方位评估确定儿童的优势和短板;充分依托华师大特教专业的雄厚实力,基于学校十年康复理论和实践成果研发的“基于个体特点的多维矫治课程(MBCIC)”,结合儿童具体情况,设计课程,进而给出重点干预方法,从儿童和家庭两方面出发,采取适合的康复治疗措施;集合华东师范大学儿童临床干预方向的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采用科学的“21”模式,即每位儿童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主训老师负责整体干预活动,另一名辅训老师关注儿童注意力、及时支持和保护,保证训练强度,以实现最佳效果;

针对性进行教玩具及配套课程开发,其中三项教具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产品正在申请发明专利。“作业康复盆栽盒”获“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国际性红点奖,“竞速转轮”获上海汇创青春大学生作品展示大赛一等奖。

 

    为做好这个项目,她和伙伴们克服了许多困难:2014年刚开始,没有场地,缺乏信任,他们就与上海辫豆早教中心合作,为其提供师资和课程,换取免费使用场地及教玩具,开展自身的干预训练,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口碑;为扩大项目知名度,他们参展上海市教育博览会、普陀区公益伙伴日、上海市公益伙伴日等多个活动;缺少资金,他们利用大赛奖金、争取学校支持,逐步开展服务内容,尽快产生现金流……一步步就这样走了过来。孩子们的进步,家长的信任与感谢,一项项荣誉的获得让团队成员们认识到项目是有意义的,他们的辛苦是有成效的,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们继续前行的信心。今年2月,他们正式成立了社会组织:上海华师宝贝成长指导中心。今年4月,与华师大康复训练实验室共建儿童干预联合实践基地。而郝艳也选择了毕业后全职创业,全力经营好中心。

两年来,华师宝贝团队接待近50个蔓孩子及家庭的咨询,辐射全国11个省市,包括奥运冠军之子在内的来自甘肃西藏不同地区的儿童,对其中40余名儿童开展干预。到2016年,已有30余名儿童取得了明显进步,达到了预期干预目标,还有7名儿童在持续接受中心的干预。她们的事迹也获得《解放日报》、上海创业基金会媒体报道,做客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我们正青春》节目。

   

发展规划

    华师宝贝下一步计划加强与福利院、政府合作,把科学服务惠及更多群体;与社会广泛接触,吸引公益基金及大型企业的资助,可以开发更多的课程,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探索出一套可复制的“蔓孩子”模式,向上海乃至全国推广。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郝艳她们认为:珍惜孩子们的一分一秒,与时间赛跑,为孩子做最有价值的选择,让每个努力的孩子都能飞,就是他们华师宝贝成长指导中心此生应做的一件大事!

家长证词

多多爸爸(跨国企业经理)

一年零六个月的学习,最让我们家长高兴的是看到了他的弥足珍贵的自信,多多变得愿意交流,表达也更清楚了,行为也得到很好的规范,原来最弱的逻辑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最重要的是他喜欢这里的老师,喜欢这里的课程,在这种融入生活的课程中孩子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这是我们在其他各类训练课程中所没有遇到的。非常先进完善的理念,真正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特殊的孩子们也能得到更多更好成长的机会。而我们家长也从中学到了很多,配合起来也更容易了。(多多全家现已迁入美国)

 

 

涛涛妈妈(高校教师)

涛涛在一岁时被诊断为发育迟缓,当时他不会四爬,不会说话,全家人焦急万分,四处求医,辗转去了北京4家医院。所有医生几乎都是相同的简单一句话:回去康复训练!于是又马上去了康复机构,但是以营利为目标的各个机构,根本就没有把小孩本身放在第一位,快餐式的集训,孩子的进步缓慢……直到遇上了华师宝贝的老师们。

首先,数十年的丰富训练经验,老师们对孩子因材施教,对家长同步指导,便于家庭训练;其次,采用二对一的训练方式,主训与辅训相辅相成,训练时间强度保证,孩子进步显著;

老师勤奋好学,除了干预训练,其余时间埋头做研究,先进知识理念更新快,总结出多样化的训练方法;最为钦佩的还是老师的品质,师风高尚,心存大爱,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关爱孩子,为了孩子。

涛涛有幸在这样的团队中接受训练,历经半年,从摇摇晃晃走路到现在快快乐乐的跑跑跳跳,从听不懂指令到现在可以执行双指令,从不会吃饭如厕,到现在自己吃饭上厕所…涛涛的进步让我们倍感欣慰!只有为孩子选对了训练老师才能促进孩子快速进步,感谢所有老师们点点滴滴的付出!

贝贝妈妈(法官)

5年前,刚来时,孩子已6岁,词不达意,无法沟通;目光飘离,不能对视;毫无规则意识,坐立不安,无法专注于一件事;喜欢恶作剧;动作不协调;学校建议进辅读学校就读。经过4年大强度的干预训练,现在孩子听话,乖巧,善于表达,愿意与人沟通;身体结实,喜欢运动:乒乓、篮球、足球,球技超过其他孩子;练书法,弹钢琴,性格开朗合群,肯吃亏不计较,是同学们的跟屁虫,大家的开心果。毕业考全部合格。(贝贝现已升入重点初中)

 

 

成功案例举例

十年来,我们为上百例特殊儿童家庭服务,其中不少是来自文化、教育、体育、艺术、商业等各界的杰出人物,为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做出贡献。

明明,男孩。初次接待时5岁,语言表达少且内容刻板重复,以地铁站、公交站牌为主,不能依情况调整沟通的主题,注意力持续时长不超过5秒,属自闭症谱系障碍中典型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经过训练师长达5年大强度的综合康复训练,明明在上海某国际小学正常就读。虽然成长过程中虽然磕磕绊绊,如一年级区统考时,明明尚未适应独立答题,没有老师在明明旁边不断提示下一题”“下一题,最后得零分;又如明明在二年级时由于学业压力过大撕教科书、翻倒书柜,家里一片狼藉。训练师们齐心协力,适时调整干预方案和家庭训练策略,与家长沟通,调节父母心态,明明逐渐适应普教系统的学习,小学阶段成绩一直维持在班级平均分上下,现准备升入重点初中预备班。

小婉,女孩,手足徐动型脑瘫伴癫痫。初次接待时6岁,只能由保姆阿姨使用背带背在身后,肌张力低,瘫坐在垫子上。由从贵州至上海租房半年,持续保证每日1-2小时大强度的康复训练,半年后回贵州时,已能在家长搀扶下或独立扶墙行走。

军军,男孩,轻度脑瘫伴智力障碍。初次接待时3岁,无任何功能性的言语,经过1年大强度康复训练后能够说出6字以上的语言进行沟通,回老家上幼儿园3年,再次接待时6岁,经过半年大强度的训练,军军现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适应良好。